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們深入探索了“給”字的豐富內涵,從給水、給養到補給、供給,它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不僅讓我們領略了漢字的魅力,也讓我們思考著“給予”與“接收”背后的深刻含義。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每一次給予,傳遞溫暖與關懷。
“給”字在漢語中運用廣泛,其組詞形式多樣,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對“給”字常見組詞的深入解析和豐富描述。
1、給水:指供應水資源的活動,如城市供水系統。
2、給養:原指軍需物資,現泛指供應的生活必需品。
3、給予:提供,授予,常用于抽象的正面行為,如給予關愛、給予幫助。
4、補給:補充供應,如補給站、補給線。
5、供給:提供必需品,常用于物資供應。
6、配給:按計劃分配,如戰時物資配給。
7、自給:依靠自己的生產或努力滿足需要。
8、自給自足:完全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生活需要。
9、戶給人足:家家戶戶都能自給自足,形容生活富足。
10、目不給視:形容景色美麗,令人目不暇接。
1、給以:給予,如給以榮譽、給以獎勵。
2、發給:分發,如發給文件、發給工資。
3、交給:交付,如交給任務、交給鑰匙。
4、送給:無償給予,如送給朋友禮物、送給親人關懷。
5、給與:給予,常用于抽象的正面行為,如給與支持、給與幫助。
6、給臉:給予面子,如給臉說話、給臉做人。
7、給驛:古代指驛站,提供休息和補給的地方。
8、給授:傳授,如給授知識、給授技能。
9、接給:接受并給予,如接給任務、接給幫助。
10、支給:支付,如支給款項、支給費用。
“不給”表達的是一種供給不足或匱乏的狀態。《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提到:“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于鮮,敢獻于從者。”這里的“不給”指的是野獸不足以供應軍隊。
“分給”是指將物品或資源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計劃分配給各個部分或個人,如分發食品、分發物資等。
“交給”通常指的是將某物或某項任務、責任等移交給他人,如《駱駝祥子》中描述的:“她將全身都摸索到了,湊出十幾個銅子兒來,交給了弟弟。”這里的“交給”是指將錢交給弟弟。
“給”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讀音和用法,當“給”讀作gěi時,通常表示交付、送與的意思;而當讀作jǐ時,則多用于表示提供、供應等意思。
1、給力: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有力量,有干勁。
2、給養:特指軍隊的給養,也可泛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3、給臉:表示給人面子,讓人有尊嚴。
4、供給:提供必需品,如供水、供電等。
5、補給:補充供應,如補給站、補給線。
通過以上對“給”字組詞的詳細解析,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字在漢語中的豐富用法和廣泛意義,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還是歷史文獻中的記載,都離不開“給”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