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科技巨頭中,IBM、微軟和Intel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可以說,微軟和Intel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IBM。如果沒有IBM的扶持,如今的微軟和Intel可能無法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微軟主要為IBM提供操作系統,而Intel則為IBM制造關鍵的中央處理器(CPU)。可以說,IBM是微軟和Intel得以壯大的堅實基礎。
擴展一下,IBM公司在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歷程中,與Intel公司緊密合作。早在1983年,IBM就采用了Intel生產的8088晶元作為其個人計算機的CPU。由于當時許多芯片都是基于8088設計的,因此許多硬件制造商都選擇與Intel的8088芯片兼容的CPU。
這種合作關系的建立,使得IBM公司生產的、采用Intel芯片的計算機成為了原型機,而其他公司生產的計算機則被稱為兼容機。到了90年代,市場上銷售的帶有品牌標識的整機都被稱為品牌機,而自己組裝或購買的電腦則被稱為兼容機。
IBM PC兼容機是指與IBM的PC機兼容的個人電腦。早期的IBM兼容機主要基于x86系列CPU,能夠運行PC-DOS/MS-DOS系統。IBM兼容機的概念主要是指80486及之前的PC機,后來逐漸以標準PC的概念替代。
回顧歷史,IBM公司在其發展道路上也曾面臨重大轉折點。例如,在1980年,IBM選擇了微軟為其新PC機編寫操作系統軟件。由于時間緊迫和任務復雜,微軟從一位編程者手中購買了操作系統QDOS的使用權,經過部分修改后提供給IBM,并命名為Microsoft DOS。
IBM-PC機的普及使得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它滿足了其他PC制造商與IBM兼容的需求。在80年代,MS-DOS成為了PC機的標準操作系統。隨后,微軟繼續為IBM及其他公司的計算機開發軟件,并逐漸在多個方面成為IBM的競爭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IBM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的幾十年。當時,它主要經營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IBM由三個獨立公司合并建立:列表機公司、計算表公司以及國際時代唱片公司。它們的合并背后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 Flint,他促成了三家公司的合并,并為CTR公司的早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IBM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之一。
除了在計算機領域的合作與競爭外,IBM還有其他多重身份和釋義。例如,IBM也可以是國際魔術師協會、寧波諾丁漢大學本科一年級課程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Methods的縮寫、國際大嘴巴(在網絡上指不負責任的政治家)等。"老托馬斯·沃森"是IBM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小托馬斯·沃森"繼承父業并抓住了計算機行業的機遇使IBM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BM的歷史見證了其從一個數據處理設備供應商成長為全球信息技術巨頭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