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樹,詩意盎然,實則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觀賞佳樹,更有著許多美麗傳說。從“鬼樹”到“苦情花”,每一個別名都訴說著一段故事。在我國,合歡樹分布廣泛,其觀賞與藥用價值并存,讓人不禁為之贊嘆。讓我們一起走進合歡樹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吧!
合歡樹,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詩意,仿佛它本身就是一首古老的歌謠,合歡樹和芙蓉樹,它們是否真的是同一種樹呢?答案是肯定的,合歡樹,又稱芙蓉樹、絨花樹,是豆科合歡屬的落葉喬木植物,它的樹干呈灰褐色,葉片呈披針形,排列著10至20對小葉,宛如一排排翠綠的羽毛,合歡樹的高度可達6米,樹形優美,枝葉繁茂,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
合歡樹,這個名字背后,還隱藏著一個關于鬼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秀才寒窗苦讀十年,終于決定進京趕考,臨行前,他的妻子拿著一把粉扇,指著窗前的那棵合歡樹對他說:“夫君此去,必能高中。”秀才卻因為思念妻子,未能金榜題名,從此,合歡樹便被賦予了“鬼樹”的稱號,因為人們認為,合歡樹是鬼魂的棲息地。
至于合歡花,它又被稱為“苦情花”,這同樣有著一段感人的傳說,合歡花中含有較多的花粉,呼吸過多可能對人體產生不適,合歡花被認為是不宜在家中養殖的花卉,而在民間,合歡花還象征著愛情的堅貞不渝,因為它的花語是“永遠合心”。
合歡樹,這個名字雖然美麗,但它的別名更是豐富多彩,除了芙蓉樹、絨花樹、馬纓花之外,合歡樹還被稱為夜合樹、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針、老虎潦、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等,這些別名,不僅反映了合歡樹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也體現了人們對它的喜愛和敬仰。
合歡花的別名同樣眾多,如馬纓花、絨花樹、合昏、夜合、鳥絨、青棠、芙蓉樹花等,這些別名,不僅展現了合歡花的美麗,還透露出人們對它的喜愛和贊美。
合歡樹,學名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屬于豆科合歡屬,它是一種落葉喬木,樹干直立,樹皮灰褐色,葉片呈披針形,排列著10至20對小葉,合歡樹的花期在夏季,花朵呈頭狀花序,花冠合瓣,雄蕊多條,淡紅色,合歡樹的莢果條形,扁平,不裂,成熟后呈黑色。
合歡樹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產于華東、華南、西南以及河北、河南、陜西、甘肅、臺灣等省、自治區,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等地也有合歡樹的分布。
合歡樹具有較高的觀賞和醫療價值,它的樹形優美,枝葉繁茂,花朵美麗,是園林綠化和庭院種植的優良樹種,合歡樹的葉子、花朵和樹皮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合歡樹是一種美麗、實用的樹種,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態環境,還為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美好,讓我們共同欣賞合歡樹的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