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們來聊聊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奧秘。系統分析,就像偵探般細膩,將用戶的模糊需求轉化為具體執行方案,是連接用戶與開發團隊的橋梁。而系統設計,則是基于這些需求,打造出既實用又滿足需求的系統。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軟件工程的進步。在系統分析與設計過程中,我們遵循系統性、靈活性、可靠性等原則,確保系統的整體最優。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充滿挑戰與創新的領域吧!
系統分析,這一過程如同一位細心的偵探,將用戶模糊的愿景和需求,通過細致的任務分解,轉化為研發團隊能夠理解和執行的具體需求,系統分析師,就像是用戶與開發團隊之間的橋梁,他們更貼近用戶,主要負責需求分析和業務分析,而系統設計,則是基于用戶的需求,設計出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系統。
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在軟件工程領域,如同孿生兄弟,雖然分工不同,但緊密相連,系統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和描述用戶的需求與問題,為系統設計提供堅實的基石;而系統設計,則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出一個既滿足需求又實用的系統。
系統分析,被視為系統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是系統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在系統開發生命周期中,系統分析階段往往位于系統設計之前,是系統開發的前期關鍵工作。
這一階段,系統分析的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系統設計,則是新系統的物理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階段所確定的新系統的邏輯模型和功能要求,在用戶提供的特定環境下,設計出一個能夠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實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統的物理模型。
系統分析所確定的內容,將成為系統設計和實現的基礎,其要素包括:(1)信息,即完整描述系統中所處理的全部信息;(2)行為,即完全描述系統狀態變化所需處理或功能;(3)表示,即詳細描述系統的對外接口與界面。
系統分析,也被稱為“系統方法”,以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對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系統分析階段,其主要目標之一在于改善決策過程及系統性能,以期達到系統的整體最優,這一階段的活動主要包括:
1、規劃階段:在初步調查原系統的基礎上,提出開發新系統的要求,根據需要和可能,給出新系統的總體方案,并對這些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產生系統開發計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
2、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業務和數據的流程是否通暢、合理;數據、業務過程和實現管理功能之間的關系;老系統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統管理方法的實現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3、資料庫需求分析階段:對現實世界要處理的物件(如組織、部門、企業)等進行詳細的調查,通過對原系統的了解,收集支持新系統的基礎資料并對其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確定新系統的功能。
4、軟件需求分析:除了功能性需求外,還包括軟件的非功能性需求,如軟件設計的約束條件,運行時與其他軟件的關系等。
5、設計階段: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下一階段的系統實現制定藍圖,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重點在于了解情況、發現并描述問題,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而設計階段將重點研究“怎么做”的問題。
系統權限設計,是系統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以下是對系統權限設計思路和方法的總結:
1、權限配置:在系統中,普通成員可能只有“人員管理”的查看權限,而管理員則擁有操作權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增、刪、改”三個基本權限單位合并為“操作”權限進行配置。
2、RBAC模型:權限系統通常基于RBAC(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在實際項目中,可能會遇到多個系統、多個用戶類型、多個使用場景,因此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RBAC模型的核心是不變的,我們可以在其基礎上進行擴展以滿足需求。
3、授權模式:在ERP系統實施向導頁面,點擊【授權】,進入授權模式選擇頁面,點擊按鈕切換授權模式,確定后點擊對應的【授權】按鈕,進入授權頁面,授權頁面列出系統中所有的權限控制點,根據需要勾選。
4、數據權限:數據權限需要結合“資源權限”以及“組織部門”一起組合使用才能發揮效果,組織部門可以區分用戶在系統中的不同組織、不同等級關系。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總結中,代碼規范部分需要詳細說明以下內容:
1、總體設計: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整個系統的劃分(子系統)、機器設備(包括軟、硬設備)的配置、數據的存儲規律以及整個系統實現規劃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
2、詳細設計:包括系統總體布局方案的確定、軟件系統總體結構的設計、數據存儲的總體設計、計算機和網絡系統方案的選擇等。
3、代碼設計與設計規范:包括代碼的編寫規范、命名規范、注釋規范等。
4、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包括設備配置、通信網絡的選擇與設計、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選擇、開發軟件的選擇等。
5、健壯性:指軟件對于規范要求以外的輸入能夠判斷出這個輸入不符合規范要求,并能有合理的處理方式,軟件健壯性是一個重要的軟件外部量度標準。
系統設計,是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的另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要根據前一階段系統分析的結果,在已經獲得批準的系統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行新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與分析,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從整個系統的角度進行考慮,注意保證系統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靈活性原則:指系統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3、可靠性原則: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能夠穩定、可靠地完成預定功能。
4、全面性原則:需要考慮所有與系統相關的因素,包括內部和外部環境、技術、人員等。
5、模塊化原則:將系統劃分為多個獨立的模塊,每個模塊具有獨立的功能,便于系統的開發和維護。
6、整體性原則:將所要研究的對象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整體效益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