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意到在課堂上忽視聽講、頻繁交談的學生,教師辛勤授課,卻有些學生不懂得尊重,不僅自己不專心聽課,還干擾他人,這種做法讓教師感到非常困擾,教師期望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擁有光明的未來。
我曾遇到一個名叫李想的學生,他的行為讓我倍感頭疼,通過深入了解,我發現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缺乏關愛,幾個月后,他的父母決定不再離開他,李想也逐漸恢復了開朗和快樂,這讓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支教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孩子們的天真無邪,他們給我的震撼遠超過我所給予的,回憶起那段每天清晨被雞鳴聲和孩子們的呼喊聲喚醒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我至今記得那個瞪大眼睛的二年級女孩,她對我說:“老師,我有話想對你說……”
對于這類學生,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他們最需要的是他人的關愛和關注,我們可以通過溝通,從生活和學習上給予他們信心,并深入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
對于沉迷于網吧的學生,如果班主任發現他們逃課的原因是沉迷網絡,與家長進行溝通是必要的,但談話中,應讓家長明白責罵和體罰孩子是錯誤的做法,這不僅不能讓孩子改正,反而可能加劇他們對教育的抵觸。
父母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增強責任感,幫助孩子擺脫不良影響,走出心理困境,面對孩子逃學的問題,家長要避免情緒化的沖動,理性對待,并選擇合適的朋友圈。
1. 提升學習成績:支教志愿者通過傳授知識、解答疑問、提供輔導,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2. 拓展視野和增強實踐能力:支教活動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組織活動、解決問題,這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能力的鍛煉機會,并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3. 傳遞愛心與關愛:支教活動是一種傳遞愛心和關愛的行動,對貧困地區的孩子給予幫助,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4. 提升個人能力:支教過程中,志愿者需要獨立承擔教學任務、解決問題,有助于提升個人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等。
支教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時間觀念的重要性,對遲到、早退、曠課等行為制定了嚴格的懲罰制度,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在支教過程中,我們旨在深入農村基層,了解和支援農村教育,努力提高孩子們的知識水平,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拓寬他們的視野。
這次支教活動讓我提前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不易,也讓我了解了教師職業的樂趣所在,支教群體值得尊敬和關注,大學生支教活動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以最真實的行動支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用知識打開孩子們的心靈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