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稀是指70歲。古稀,對應成語“古稀之年”,古稀也叫“古希”“人生七十古來稀”,說的就是一個人到了70歲的年紀。
2、古稀是指70歲。因為“古稀”這個詞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年齡的一種固定稱謂,釋義為人年七十。古稀出自杜甫古詩《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是指70歲。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4、即加三七二十一歲,即一百四十一歲。“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中,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古稀即七十歲。古稀雙慶即一百四十歲,“多一度春秋”即加一年,同樣是一百四十一歲。
1、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合鮐背之年,耄耄之年;100歲樂期頤 。
2、“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歲。古稀之年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意思是指人到七十歲。該詞出自唐代杜甫的《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歲。古稀之年指的是超過七十高齡,又叫懸車之年、杖國之年、從心之年。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古稀之年這詞經常出現,形容人的年紀大。
1、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歲。人們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百歲之人稱為“期頤”。
2、古稀指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歲。 古稀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不惑之年、強壯之年——指40歲(男)。
3、“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歲。古稀之年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意思是指人到七十歲。該詞出自唐代杜甫的《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4、“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歲。古稀之年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意思是指人到七十歲。古稀之年又可稱為懸車之年、杖國之年、從心之年。
5、古稀之年是指七十歲 古稀之年指的是超過七十高齡,該說法源自于唐代詩人杜甫《曲江二首》中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因此,古稀之年成為我國古代人們對七十歲的另一種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