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調是以G為中心音的大調式,平行小調為e小調,五線譜中計為一個升號。G自然大調音階為G A B C D E#F G,另外包括G和聲大調和G旋律大調,G和聲大調音階是G A B C D降E#F G,G大調為一個升號,相當于升了C大調的Fa。G旋律大調上行音階寫法與自然大調相同,下行降低六級和七級,音階是GA B C D降E,還原F,G。平行小調是e小調,近系調是C大調、D大調、a小調、b小調、e小調。
G大調就是gabcde#f七個音對應簡譜的1234567,一般來說g1到f2對應不加高低音點的1234567,g到f1對應只加一個低音點的1234567,G到f對應只加兩個低音點的1234567,g2到f3對應只加一個高音點的1234567,g3到f4對應只加兩個高音點的1234567。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統,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開始,依照大調的音程排列次序來做出一個全新的大調,以C大調為例:IIIIIIIVVVIVII。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A、主音、導音。每個大調都有七個音,您看到的羅馬數字就是我們為這七個音排列的級數,第一個音為I級音做為整個大調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稱為“主音”,而第七個音為VII級音作為引導整個音階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級音常常被稱為“導音”。B、大調的組成規則。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全-半-全-全-全-半』,這就是大調的組成規則,我們將整個音階分成兩部分:『DO、RE、MI、FA』+『SOL、LA、SI、DO』,稱之為“音型”。每個音型含四個音,其間的音程距離都是『全、全、半』,所以一個大調就是由兩個『全、全、半』音型,中間以一個全音連接而成。整個大調音階組成的口決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會有線和間不夠用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為五線譜臨時加線,在第一線下面加一線,叫做下加一線。再在下加一線的基礎上加一線叫做下加二線,以此類推。
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就數字簡譜來說,在數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點“˙”、“︰”符,點的多少可以理解為強度,越多越強,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現為物體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越高。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注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調號總是只用同類的變音記號,即升記號或降記號。簡譜的調號一般是用1等于A、B、C、D、E、F、G來表示,如1=C則表示該簡譜是C調來記譜。在簡譜中,記錄音的高低和長短的符號,叫做音符。而用來表示這些音的高低的符號,是用七個 *** 數字作為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