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全競爭市場經濟效益最高,壟斷競爭市場經濟效益較高,完全壟斷市場經濟效益最低。
2、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內,壟斷競爭廠商是在現有生產規模下,能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同時調整,來實現MR=SMC的均衡條件,在均衡點上可能獲得最大利潤,也可能是最小的虧損,這取決于均衡價格是大于還是小于SAC。
3、畫出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五種情況,說明廠商什么情況下退出市場 第一種情況:在均衡點E1廠商的平均收益大于平均總成本廠商獲利。第二種情況:在均衡點E2廠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總成本。廠商既無利潤,又無虧損。
4、壟斷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MR=SMC,其利潤可以大于零,或小于零,或等于零。在短期均衡實現過程中,壟斷競爭市場同壟斷市場一樣,也會出現超額利潤、收支相抵、虧損三種情況。關于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5、用圖說明壟斷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形成過程及其條件。
1、第6章完全競爭市場作業:書p211:91.Pp211:1。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中的單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2Q2+15Q+10。
2、大量的買者,賣者;商品具有同一性:同質的,無差別的。廠家可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沒有市場歧視。信息完全充分(交易成本為零);資源自由流動(自由締約)。
3、求解如樓上MR=MC。但是完全競爭市場還有一個核心條件是MC=P,因此如果給定MC=4, 均衡價格P也為4,Q=6, 此時邊際收益MR=10-2*6=-2。利潤=P*Q-Q*AC=0。
4、消費者統治: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基本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決定性作用表現為“貨幣選擇”。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均衡狀態證明了這一點。
5、錯誤,完全競爭中每個廠商面對的是一條平行于x軸的直線。正確。這是直觀的,如果平均收益(在完全競爭市場也是價格)沒有彌補平均可變成本企業將損失,所以等于的時候恰好是短期的均衡。
6、選C 產品市場屬于完全競爭,邊際生產價值等于邊際產品收益(因為MR=P)要素市場屬于完全競爭,邊際要素成本等于要素價格 最優決策時:邊際產品收益等于邊際要素成本 因此邊際生產價值等于要素價格10。
1、完全競爭市場中,市場價格等于廠商的短期平均可變成本的時候就是廠商停產的臨界點,這個時候如果廠商繼續經營,那么他賺的錢只能彌補維持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水電費的支出,但是不能收回早期的固定成本投入。
2、在廠商的成本中,既包括變動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是與產量有關的成本,廠商停止生產就不必支付,但固定成本是與產量無關的成本,廠商即使停止生產,在短期內也必須支付這些成本。
3、停止營業的時機:廠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4、當虧損額小于固定成本的時候可以生產,但是虧損額大于固定成本的時候就不再生產了。固定成本是指總成本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內能夠保持不變而不受業務量增減影響的成本,如機器成本、銷售人員基本工資、管理人員工資等。
5、在經濟的長期均衡中,廠商的利潤為零,因此廠商應當停止生產。
1、虧損產品是否應當停產呢?如果是政策性的虧損產品,當然就不應停產;如果是營利性的產品,按照傳統的財務會計觀點: 既然是虧損產品(無論是實虧產品還是虛虧損產品),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停止生產。
2、政策性的虧損產品,當然就不應停產;如果是營利性的產品,按照傳統的財務會計觀點: 既然是虧損產品(無論是實虧產品還是虛虧損產品),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停止生產。
3、投資和創業初期,企業出現虧損是正常的,如果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信心,且企業可持續就不應該因為短期出現虧損就停業。
4、只有當價格低于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才應該停業,當然,只是短期情況,在長期中,以利潤追求目標的企業絕不能虧本營業,在長期中,不存在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區別,一切都是可變的,如果價格低于平均成本就該停業。
1、討論的前提是總成本不變。AC=AFC+AVC。固定成本即不變成本AFC。固定成本高則可變成本就低,即AVC相對較小。P=AVC是企業停產的臨界點,只要PAVC企業就可以繼續生產,因此AVC越小越好,所以固定成本高的企業更難停產。
2、停止營業的時機:廠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3、完全競爭市場中,市場價格等于廠商的短期平均可變成本的時候就是廠商停產的臨界點,這個時候如果廠商繼續經營,那么他賺的錢只能彌補維持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水電費的支出,但是不能收回早期的固定成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