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讓我們走進歷史的長河,探尋廣漢市這片古老土地的滄桑變遷。從西漢時期的雒縣,到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再到如今的廣漢市,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印記。特別是龐統的英勇事跡,讓我們感嘆歷史的無常與英雄的悲壯。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的魅力,傳承文化的力量。
在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漢州,即今天的四川省廣漢市,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變遷,廣漢市,這座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城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漢州轄區包括雒縣、什邡、德陽、綿竹、金堂五縣,是益州廣漢郡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歷史的變遷,民國時期,這一行政區劃被廢除。
西漢高祖劉邦時期,雒縣被設立,隸屬于益州廣漢郡,唐武則天時期,雒縣被升格為漢州,元朝時期,漢州轄區進一步擴大,由漢州直接管轄雒縣區域,這一行政區劃沿襲至清朝,民國二年(1913年),漢州更名為廣漢縣,1988年,廣漢縣撤縣建市,成為今天的廣漢市。
三國時期(220-280年),是連接東漢與西晉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歷史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形成了三個主要政權:曹魏、蜀漢和東吳,赤壁之戰期間,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三方立場的基礎。
曹魏的領土在曹操時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蜀漢,則由劉備建立,以成都為都城,轄區包括今天的四川、重慶、貴州等地,東吳則由孫權建立,以建業(今南京)為都城,轄區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地。
在三國時期,州的級別相當于現在的省,而郡的級別則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當時的行政區劃中,一級是州,二級是郡,廣漢市位于四川中部成都平原,南距成都市23公里,是省轄縣級市,也是第一批“擴權強縣”單位。
廣漢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當時為雒縣,三國時期,雒城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守衛雒城的是劉璋的長子劉循,輔助他的將軍是一路敗退下來的劉王貴和張任,劉循作為劉璋的合法接班人,自然關心家族的事業,決定堅守雒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不幸身亡,時年三十六歲,劉備對龐統的死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雒城遺址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是漢代雒城的遺存,始建于東漢,總面積為7平方公里,雒城位于今四川省廣漢市轄區內,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在三國時期,雒城是益州的門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不幸身亡,時年三十六歲。
龐統的死,對劉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為了表彰龐統的功勛,劉備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后升任諫議大夫,諸葛亮也為龐統的死感到痛惜,并在劉備面前為他說話,使得劉備重新重用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對劉備和孫權聯軍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跟隨劉備入蜀時,龐統曾數次向劉備建言奪取益州,在雒城攻防戰中戰死,龐統的死,使得劉備對雒城的攻防戰更加艱難。
三國時期的漢州,即今天的廣漢市,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雒城作為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在三國時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龐統的死,對劉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也使得劉備更加重視雒城的攻防戰,這些歷史 *** ,為我們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