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和聲小調就是自然小調的七級音升半音得到的。音名為F,G,降A,降B,C,降D,還原E,F。唱名為fa,sol,降la,降si,do,降re,還原mi,fa。程按照“全、半、全、全、半、增二度、半”關系排列起來的音階調性,表示和聲小調,在自然小調里面只要把第七級音升高半個音就是“和聲小調”。如:A、B、C、D、E、F、#G、A。
由12個音級組成,也是一種平均音階,即將一個八度劃分成相等的12個半音。雖然12半音的律制在中國古已有之,在歐洲也在使用鍵盤樂器以后定型。但將律制中的12個音不分主次而又缺一不可地一齊用來構成樂曲則是20世紀以來的現象。這種作曲技法稱為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體系。
首先升F自然小調與自然A大調共用一個調號,和聲小調是把自然小調中的七級音升高半音。你既知道A大調調號中的升音是F(4)、C(1)和G(5),那么自然f小調也是升的這幾個音,只不過它的主音是#F,七音是E(3),所以和聲f小調需要再把E升高半音,這樣它中間的變音就是#F、#G、#C、和#E這四個音。自然f小調中沒有#E這個音,而且##E與#F為等音。
F大調沒有升音,F自然大調是一個基于F音的大調,由F、G、A、降B、C、D、E和F組成,調號有一個降號。就是自然大調也是我們平時最常用的,音階結構為全全半、全全全半。它是大調的基本形式,具有光輝,明朗的色彩。第二種,和聲大調,少用將自然大調的VI級音降低半音,使VI級與VII級音之間成為一個增二度。色彩比較暗淡,柔和,有一點像小調。第三種,旋律大調。少用旋律上行時與自然大調一樣,而下行時,VI與VII兩音級要降低半音。
大調的組成規則:自然大調音階組成方式。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全-半-全-全-全-半』,這就是大調的組成規則,我們將整個音階分成兩部分:『DO、RE、MIFA』+『SOL、LA、SIDO』,稱之為"音型",每個音型含四個音。其間的音程距離都是『全、全、半』,所以一個大調就是由兩個『全、全、半』音型,中間以一個全音連接而成。整個大調音階組成的口決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f和聲小調音階為:F、G、降A、降B、C、降D、降E及F,寫法如下:f和聲小調的相對大調是降A大調,并行大調是F大調。F小調是一個于F音開始的音樂的小調,組成的音有F、G、降A、降B、C、降D、降E及F(如在和聲小調中,則降E改以E(♮E)取代)。F小調是一個有四個降號的調。
和聲小調是小調音階中最常用的一種。從主音開始,音程按照“全、半、全、全、半、增二度、半”關系排列起來的音階調性;表示和聲小調,在自然小調里面只要把第七級音升高半個音就是“和聲小調”。如: A、B、C、D、E、F、#G、A。在和聲小調等級中,第六級的音程和第三級都比大調主音低半音。多于七個升降記號的調,音階結構仍然是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