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青少年模式下,監護人擁有多項權限,以確保孩子健康、安全地使用網絡,監護人可以決定孩子瀏覽的內容,同時審核青少年提出的臨時訪問申請,一旦啟用青少年模式,孩子在使用小程序、視頻號、公眾號等功能時,將受到一定的保護限制,家長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孩子可訪問的范圍,搖一搖、看一看、附近的人、微信小游戲、微信豆、搜一搜等功能將無法使用。
借助微信的“監護人”功能,家長不僅能決定孩子看什么、看多久,還能享受到一系列完善的監管功能,如密碼保護、時長限制、彈窗提醒以及專屬訪問范圍等,這些功能讓監護人的權限更加豐富,更好地保障孩子的網絡安全。
監護人可以靈活設置孩子可瀏覽的內容,包括過濾敏感詞匯、限制不適宜內容,以護航孩子的健康成長,監護人還可以遠程指導孩子科學使用手機,設定使用時間限制,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健康,培養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青少年模式下的監護人權限包括:自由配置孩子的瀏覽內容,對被限制的公眾號、小程序、鏈接等內容進行臨時訪問授權,監護人還可以彈性控制孩子觀看視頻號的時長,并在孩子超時后提供臨時授權,最多可延長40分鐘的使用時間。
根據法律規定,家長在未經孩子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查看其微信是違法的,這種行為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隱私,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履行監護職責,若家長確實需要了解孩子的信息,建議通過開放、坦誠的溝通方式,并爭取孩子的同意。
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模式的監護人無權查看孩子的聊天記錄,因為這是孩子的個人隱私,即使是未成年人,也享有隱私權的保護,父母私自查看孩子的聊天記錄,屬于違法行為。
盡管作為監護人,家長有責任監管孩子的行為,但孩子的手機微信同樣屬于其隱私領域,家長不應隨意翻看,違反這一原則,可能會觸犯法律,并損害孩子的信任。
1、法律角度分析:監護人無權查看被監護人手機微信,因為這侵犯了個人隱私權,隱私權是法律賦予自然人的基本權利,保護個人生活安寧與信息秘密不被非法侵擾。
2、法律依據明確指出:微信聊天記錄屬于個人隱私,監護人不得私自查詢被監護人的微信聊天記錄,否則構成侵權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將受到法律制裁。
3、在青少年模式下,監護人無法查看孩子的微信消息和正常使用情況,只能對被限制的功能進行授權,孩子可以通過遠程申請獲得監護人的授權,以訪問公眾號文章、小程序、鏈接或延長視頻號使用時間。
4、微信監護人模式的設計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監護人通常無法直接查看孩子的微信消息,但對于某些被限制的內容,如視頻號,監護人需要同意才能讓孩子觀看更長時間,這種設計旨在平衡監管與隱私保護,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使用微信。